两会代表 | 未来碳价要与房价挂钩?这份碳中和提案火了

首页 新闻资讯 两会代表 | 未来碳价要与房价挂钩?这份碳中和提案火了

图片

3月4日-3月11日,全国两会进行时。本届两会众多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除了民生议题,还有碳中和议题。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的碳中和、绿色低碳技术等等专业名词,表明政府推进实现碳中和的决心。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更是积极建言献策,共谋未来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建议将碳排放额度作为房地产政策工具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提交了这样一份议案,建议将碳排放额度作为“房住不炒”政策工具,实施“住房碳票”制度。钟茂初提出,首先,确立住房领域整体的碳排放总量额度,并将这些额度均摊到各个城市的所有居民,得出各城市每一居民的住房碳排放配额(可简称为“住房碳票”)。理论上每个人都有等额的“住房碳票”去购房,这就为房地产市场的带来了公平。根据提案,“住房碳票“可进行借贷、交易、转让,凡是有意购买住房的居民,均需事先获得足额的”住房碳票“。以市场化的交易机制替代”限购“”限贷“等各种非市场化的政策手段。这将会是”房主不炒“机制的一次创新,既平衡了消费市场端居民买房的需求,又能限定城市住宅领域建设的碳排放量,起到”双碳“政策与”房主不炒“政策的联动作用,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住房碳票“若成功后将可有效推广到多数消费品领域,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探索有效路径。


致公党中央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等代表:高校要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

积极鼓励高校开展碳中和教育、碳中和研究,推动碳中和学科建设,完善学科交叉统筹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学科管理体制机制,合理布局全国碳中和教育资源分布,加快培养低碳领域的紧缺人才;深层次推进碳中和先进理论知识、技术资源共享,培养符合碳中和目标的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加强低碳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巩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双碳”达标人才扶持制度,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高校是教育领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2017年中国教育领域的碳排放高达2.46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5%,教育领域碳减排任重道远。王焰新认为,高校既应组织科研力量攻克“双碳”科技难题,将“双碳”知识和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应全面推进校园碳中和建设,构建绿色低碳的校园环境,实现大学碳中和。


政府部门应出台创新科技新政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持续合作,形成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产学研联动机制。 推动高校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建议,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效力,加强碳市场配额制度研究。南存辉介绍,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仅纳入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交易目的同向,风险偏好相似,且具有很强的行业同一性。完善的碳排放监测核查体系(MRV体系)是碳市场扩围的先决条件,但我国MRV体系并不完善,报告与核查制度建立时间短,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南存辉建议,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效力。加强碳市场配额制度研究,合理评估现有配额发放制度的松紧尺度,在考虑企业履约、减排成本的前提下,适时收紧免费额度,引入配额拍卖制度。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将石化、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纳入交易主体以改善市场活跃度。同时,通过金融创新盘活存量碳资产,适时增加碳期权、碳期货、碳债券等碳金融衍生品,逐步完善金融服务。


民革中央:探索碳定价体系发展模式,深化绿色产业配套体系

今年两会,民革中央在《关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提案》中建议,优先推动传统高排放行业绿色转型,加大负面清单产业退出的引导;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全方位推进绿色工艺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加快构筑制造业新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抓手,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全方位推进绿色工艺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优先推动传统高排放行业绿色转型,加大负面清单产业退出的引导,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绿色融合发展新结构。三、加速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形成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加大源头管控,加强清洁能源跨区域消纳工作,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四、搭建多层级信息共享平台,打造绿色协同创新体系。搭建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数字经济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协同低碳发展。五、探索碳定价体系发展模式,深化绿色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碳定价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本土碳交易市场,建立更加透明的碳排放管理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原副院长、首席顾问刘红光:建议加大对CCUS项目支持力度 助力化石能源低碳利用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是我国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重要技术路径。”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原副院长、首席顾问刘红光建议加大对CCUS项目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CCUS示范项目整体规模较小且运行成本较高,急需出台激励政策;我国CCUS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高,缺乏支持政策;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CCUS商业化发展框架。”对于以上问题,刘红光建议,建立示范项目发展基金,加快技术研发,尤其是对于海上CCUS示范项目建设给予更大的直接财政支持;建立并完善CCUS财税支持政策,给予CCUS项目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优惠,更新《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将CCUS产业链专用设备纳入投资额按比例享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抵免的优惠范围;建议完善CCUS商业化模式,推动CCUS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如石油企业完成CO2排放目标,政府可以减少公司的税收或增加碳配额作为奖励。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CCUS项目地方审批与监管体系,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示范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修改环保法 构建双碳改革法律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认为,双碳改革必须在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指引下稳妥推进。目前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和环境法典化都处在研究论证阶段,成果尚未成熟,而减碳工作已经开展,制度构建迫在眉睫。胡成中建议从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入手,使碳排放与治理有法可依,未来在《宪法》与《环境保护法》框架下,再制定单项法律和配套办法逐步完善。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与环保政策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存在正规回收渠道不通畅、经济效益差、政策标准不完善等问题。胡成中建议,要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生产者延伸责任的配套政策、标准的细化及落地,特别注重将动力电池生产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4S店、电池回收厂商纳入同一价值链进行考量,明确上述参与者在电池研发设计、整车工艺及电池装机、售后服务及消费者教育、回收上下游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形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闭环。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计划向两会提交四份建议,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基础设施、民营企业深入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基于此,雷军建议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全局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足迹政策管理体系,建议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碳减排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减排路径和目标;制定从原材料到报废回收全产业链碳足迹管理办法,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指导产业链实施碳减排。


168    2022-03-09 15: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