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林,都叫“碳中和林”

首页 新闻资讯 不是所有的林,都叫“碳中和林”

图片

图片

蔡甸嵩阳山碳中和林基地。(资料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谭陈)今年,各地在义务植树节期间,纷纷打出“碳中和林”概念。那么,什么样的林子可以称为“碳中和林”?武汉的碳中和林情况如何呢?17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蔡甸区嵩阳林场,对这个武汉首批碳中和林基地进行探访。

  顺着一条曲折的山路,走进嵩阳林场一处两山夹峙的峡谷,只见左侧大约60亩的山坡上,新种着纤细挺直的树苗,枝干上已萌发点点新芽。“这片林子,是武汉首批挂牌的碳中和林。从去年8月被授予武汉市首批碳中和林基地,已经种下1万余株树苗。”林场负责人高进德告诉记者。

  ■ 什么样的林子可以称为“碳中和林”

  专家:碳中和林的本质是增加碳汇

  武汉将蔡甸区嵩阳山、新洲区将军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基地,积极尝试更大地发挥森林碳汇作用。据测算,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碳中和林,未来30年可吸收3万吨左右的碳排放量。

  植树造林,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被认为是“碳中和”最经济的一种手段。这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碳吸收后,形成固体的碳水化合物,存储在自己身体这个“仓库”里,这个过程称为“固碳”。由此,这些树木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称为“碳汇”。

  据测算,蔡甸区嵩阳山、新洲区将军山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碳中和林,通过植树造林再次形成森林后,每年可吸收1000吨左右的碳排放量。按每亩碳中和林可中和二氧化碳1—1.4吨、每个成年人每年呼出0.33吨二氧化碳来计算,相当于“中和”了3个成年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到底什么是“碳中和林”?碳中和研究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平教授表示,从广义来看,只要是人为植树造林,并具有碳中和功能,那么就都可以称为碳中和林、碳汇林,这没什么问题。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碳中和林的本质是增加碳汇,它需要核算其产出的碳汇量,并用于碳交易、能够带来碳收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一般的植树造林,注重森林的整体生态系统价值;碳中和林的重点在于固碳、获取碳汇、获得生态收益中的碳收益,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 “碳中和林”能否纳入碳交易

  专家:正在研究相关管理办法

  “碳中和林”的核心价值,是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的第四类新型资产。

  一些企业盯上了碳中和林的“碳资产”价值,期望能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据了解,进入碳市场的企业要么实施技术升级、减少碳排放量,不足部分就要在市场上购买碳汇(碳排放指标)。如果开放“碳中和林”建设,企业就可以走“第三条路”:通过出资建设、种植、管理“碳中和林”,将实现的碳汇自用或进行交易。这将极大地提升企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增加社会植树造林的速度和效率。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的余思杨表示,在“碳中和林”入市过程中,涉及碳测定、碳定价等核算方法的确认,目前相关办法正在研究中。

  ■ “碳中和林”种什么树引发争议

  专家:因地制宜寻找最佳“混搭”

  日前,武汉园林与林业部门推荐一批固碳能力强、宜栽易活、生态防护功能好、经济价值高的乡土型树种,比如乌桕、油茶、栾树、枫香、三角枫等,用来营造碳中和林。

  嵩阳林场的这片碳中和林中,栽种了银杏、三角枫、乌桕、檫木等乡土树种、高大乔木,还在林间试种了500株北美红杉、3000株金丝楠木。

  为什么要引种金丝楠这样的慢生树种?高进德解释:在确保固碳效果差不多的前提下,既栽种一些成材快的速生树种,同时兼顾引进材型好、材质好、经济附加值高、生长期长的珍稀树种和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彩色树木。

  碳中和林要种什么树种?网上也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速生树种的碳汇能力要比针叶树和其他慢生树种的能力强。比如,竹子吸入二氧化碳和释放出的氧气比树木多35%。也有人建议搭配着种一些果树,在碳中和的同时,增加一些经济收益。也有人认为,单纯执着树种的选择,没有太大意义。

  余思杨表示,碳中和林首先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能只考虑碳汇量,还需要综合考量多重生态功能,比如,吸附污染物、涵养水土、景观绿化等。

  孙永平教授认为,碳中和林树种的选择,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可因地制宜寻找不同植物的最佳“混搭”比例。


157    2022-03-18 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