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也称蓝碳,发展海洋碳汇是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海南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向大会提交建议,建议把海南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纳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统一部署。
建议指出,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调查研究海南省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状况以及增汇的路径和潜力,在部分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碳汇试点”等内容。
该建议提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海南省已经启动蓝碳的相关工作。鉴于海南发展蓝碳有着独特的优势,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科技部等把海南的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纳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统一部署,对海南的海洋碳汇建设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特派记者李磊)
在文昌清澜港至高隆湾段海域,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工作人员查看海草床的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
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海南代表团提出了把海南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纳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统一部署的建议。海洋生态系统碳汇,俗称蓝碳,主要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
海南为何对蓝碳如此重视,怎样推动海南蓝碳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双碳”作出贡献?对此,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
“蓝碳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相较于绿色碳汇有明显的优势,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是草原的290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王胜说。
海南是海洋大省,蓝碳资源与潜力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在今年1月召开的海南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立足海洋大省优势,高水平建立和运作省蓝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王胜建议,我省可从五个方面入手,推动蓝碳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法治先行。王胜认为,可充分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独特优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推进立法创新,用好用足立法授权,制定关于蓝碳保护、产业发展、蓝碳交易等相关法规,以法治先行引领蓝碳发展。同时深入落实相关环保政策法规,加大对现存蓝碳资源的保护力度。
完善蓝碳交易市场建设,打通蓝碳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通道。“建议以红树林蓝碳项目为试点,理顺碳汇交易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更多海洋碳汇产品上市交易。”王胜说。
加强国际合作。他认为,可鼓励海南涉海智库、科研机构积极加强与国际机构、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组建海南与东盟国家间的跨国科学研究合作专业团队。还可整合海南乃至国内蓝碳研究力量,搭建蓝碳国际交流平台,以国际会议、专题研讨会、论坛等多种形式,探讨未来蓝碳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
利用蓝碳基金提供金融支撑。王胜表示,海南可积极寻求利用世界银行、国际环保基金会等用于蓝碳的基金项目,为国内蓝碳项目发展提供支持保障。还可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蓝碳发展基金,与相关国家设立蓝碳示范合作项目。此外,探索在海南建立中国-东盟蓝碳交易中心,打造区域性国际化蓝碳交易市场。
讲好“海南蓝碳故事”。在保护好红树林资源的前提下建设高水平专业展馆,打造“全球蓝碳博览中心”,向国际社会传播我国在海洋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举措、标准、技术和经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海南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积极推动提出《蓝碳可持续发展倡议》,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蓝碳发展环境。
具体到“如何运作好海南省蓝碳国际研究中心”这个问题,王胜建议,应围绕“开放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目标,采取“实体+联盟”方式,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研究团队与相关机构,搭建知识共享与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平台。
“在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应进一步发展和利用好蓝碳资源,助力统筹区域经济建设与降碳减排,并为推动我国蓝碳资源开发、蓝碳规则制定、蓝碳国际合作和蓝碳交易市场发展作出独特贡献。”王胜说。